汪精卫故居

汪精卫故居

汪精卫上海故居 

汪精卫故居  

      汪家虽说不富裕或可谓清贫,却是书香门弟。祖父汪漫亭是举人,当过遂昌训导;其父汪省斋一生当幕僚;其长兄兆镛中举人,当过乐昌师爷。这样的家庭,儒学的文化气息是比较浓厚的。汪精卫幼年随父母读书,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在乐昌县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他们一家沿着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老路向上攀登。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同科还有二兄兆@①和一个侄儿,名列二、三名。一家两代三秀才,可谓“玉峰双秀,珠树三花”。(注:见闻少华《汪精卫传》,第5页。)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当然儒家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信仰孔孟子道就很虔诚。儒家思想中既有“仁、智、勇”,如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的坚强的因素;也有“温良恭俭让”、“宽”、“恕”等因素。而从汪的身世及功名途径来看,汪更多地接受“恭”、“恕”等思想的影响。

汪精卫故居 汪精卫故居 

      汪精卫(1883年-1944年)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 因“骨髓肿”病死。其夫人为陈璧君。 由于家境所迫,汪兆铭17岁时就开始到私塾去教书。1901年应番禺县试,以广州府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秀才,后与朱执信、古应芬等组织益群学社,讲究实学匡世。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次年9月,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政法大学以教授西方的政治法律为主,汪兆铭在那里学习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神》,斯宾塞的《政治进化论》,这些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使汪兆铭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树立起推翻专制的封建王朝,建立西方式民主共和国的信念。受西方国家观念及主权在民思想的影响,“固有的民族思想,勃然而兴”。

汪精卫故居

      1907年-1908年间,革命党人组织的武装起义屡战屡败,许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革命形势低落。而此时清政府颁布实行预备立宪,以致“伪立宪之剧,日演于舞台,炫人观听。”为揭露清廷的欺骗行径,汪精卫决心以“流血以溉同种”。1909年初,汪精卫到日本,与黄复生、喻培论、黎仲实、陈壁君(后来成为汪妻)、曾醒、方君瑛等人组成了一个暗杀团体,筹款、买炸药,学习爆炸技能,秘密进行暗杀准备。孙中山等人闻讯阻止,汪激动地回信作别,表明只有采取“直接激烈之行为”,才能使“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决心为暗杀而献身。汪精卫与暗杀团初拟暗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与从两江移督直隶的端方,均末成功,这才“思于京师根本之地,为振奋天下人心之举”。暗杀团于1909年10月间悉数潜入北京,伺机刺杀清廷巨酋。

        汪精卫等人在和平门外琉璃厂开设“守真”照相馆作掩护。上海名人故居汪精卫最初选定的暗杀目标是奕劻,但是没有机会下手。随后,汪精卫打听到清廷贝勒载涛、载洵从英国考察陆海军即将回国,并临时决定刺杀载洵。两贝勒抵京时,汪精卫与黄复生携炸弹前往前门东车站行刺,因天黑人多看不清目标而作罢。后来,暗杀团侦得摄政王载沣上朝由王府跨过一座小石桥,穿鸦儿胡同后再转入鼓楼大街前往紫禁城。汪精卫等人潜往什刹海边的摄政王府外侦察后,决定在摄政王必经的那座小石桥下埋下重磅炸弹,以电线引爆来实施暗杀。为了增加炸弹的爆炸力,黄复生在骡马市大街鸿泰永铁铺定做了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大铁罐。一切安排就绪,决定由黄复生、喻培论二人负责埋炸药,由汪精卫专管引爆。

        1910年3月31夜,黄复生与喻培伦欲将炸弹埋于载沣府外的银锭桥下,突然人声四起,埋置工作只好暂停。次日,又因事先估计不足,炸药引线太短,只好折回。4月2日,当二人再次来到小石桥安装炸药时,被警察发现,谋刺计划暴露。二人随即赶回东北园租居地,召开紧急会议,重新筹划行动。随后,喻培伦去东京重购炸药,陈璧君、黎仲实赴南洋筹款,汪精卫与黄复生留京,图谋再举。4月16日,因鸿泰永铁铺老板指证装炸药的铁罐为“守真”照相馆订做的,黄复生、汪精卫相继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照相馆的司事罗世勋。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供词,并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悲壮诗句。按照清朝的法律,他们当判以死刑,但由于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被判“永远牢固监禁”,武昌起义后提前获释。汪精卫暗杀摄政王的行动,“不特使敌人为之胆落,亦足使顽夫廉,懦夫有志矣。”起了唤起革命党人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

        1905年7月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痛斥上海名人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谬论,受到孙的好评。1925年2月孙病危时受命记录孙中山的遗嘱。孙逝世后以拥护三大政策的“左派”和孙中山的信徒面目出现。1925年6月26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今后国民党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会议还决定撤销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1925年7月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政府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被迫辞职,出走法国。汪精卫于1927年2月下旬离开法国,乘火车经苏联归国。在汪精卫途径莫斯科时,斯大林专门接见了这位国民党左派领袖。1927年4月归国,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一度与叛变革命的蒋介石进行争权斗争。1927年4月5日,汪与陈独秀两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一份《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1927年4月18日,南京的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邀请国民党中的老牌反共分子胡汉民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自己任中央军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公开分裂成“汉”“宁”两个政府。1927年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与蒋合流,但随后仍一直与蒋明争暗斗,后于1927年9月13日通电下野,1927年12月16日发表了引退政界的声明,和陈璧君一起前往法国。1929年回国后,以“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联席会议”的名义发布命令,对各路“护党救国军”发出委任状和番号。1938年12月离开重庆,经越南河内去南京,并发表“艳电”。后汪精卫和日方代表秘密签订了“重光堂协议”公开与日本人合作。1940年3月20日,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1940年11月30日在南京举行《华日基本条约》签字仪式,汪精卫以行政院长的身份出席签字。自任主席。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