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臣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李赞臣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特色:砖木结构,混水墙面,一楼正立面设有三个拱形大门,二楼设有大型露台,有四棵六角形立柱,柱头为科林新式雕花。整座楼风格简洁、古朴。楼内客厅、书房、卧室、餐厅等一应俱全,装修讲究。大楼四周有高墙相围,自成院落,是一座具有欧式古典风格的高级住宅楼。

  李赞臣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李赞臣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高台阶,黑大门,冰窑胡同‘李善人’!”在老天津卫,身为“八大家”之一的“李善人”一家可谓大名鼎鼎。记者此次寻到的是李赞臣的二孙女,由于个人原因,老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但她非常热情地讲述了李家的一些往事。她告诉记者,李家祖上原籍江苏昆山,清代来到天津落户,住在北门里户部街,繁衍了李氏家族。到李春城时,李家显赫一时,因李春城及后代爱做善事,故清政府赠予了“李善人”的称号。

李赞臣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李赞臣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李赞臣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那么李赞臣是谁呢?据介绍,李春城共有四子十孙,李赞臣(1882年—1955年)是李春城的孙辈,是“李善人”第三代中举足轻重的人物。1921年李赞臣担任长芦盐区纲公所纲总,兼任纲商所办天津殖业银行经理。他除经营本家族所办和与本房弟兄合营的企业外,还独资开设了一些商号,如:“新光皮货店”“万和堂药店”。1928年10月,国民政府提出重新清查长芦盐案,他与郭少航、王君直等五人同时被蒋介石下令逮捕,押解南京候审,在押一年余,查清了事实无罪释放才回到天津。

  如今有很多资料写到李叔福是李赞臣的侄子,曹锟的侄女婿,这些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李赞臣有三个亲生儿子,长子李伯福是曹锟的亲女婿,二子李亚福在国外,幼子为李叔福。

  李赞臣二孙女介绍,李家搬到睦南道时已经家道中落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李赞臣父辈四房分家析产,各立门户,大家族从此瓦解。李赞臣和同胞兄弟三人全家老小搬到睦南道上的这栋小洋楼。该洋楼为李赞臣三兄弟所建。

  因为世代做盐业生意,李赞臣的一家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盐商世家”,但受当时局势影响,李家盐务生意受到影响,继而导致整个家族的衰败,天津“李善人”家族的兴衰史也折射出了一部天津近代史。

  说起爷爷的为人,李赞臣二孙女认为,他除了聪明、正派、勤奋、性格刚直外,还秉承了“李善人”的做善事的家风传统,“1939年天津发大水,那时候水没过我家台阶,爷爷把家里全部佣人的家属都接到家里了,让他们在侧楼里住着,还有很多难民也都被我爷爷收留下来,等大水退了,爷爷给每家发了一袋洋面才让他们走”。此外,李赞臣也比较有民族气节,“抗战后日本人到天津要开采李家的煤矿,可爷爷坚决不让开采,说条件不成熟,他对家里人说不能让日本人挖中国的东西”。

  作为富贵人家,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然也很考究。据介绍,全楼家具一应俱全,除西式客厅外,各房均为上等紫檀木或红木家具。平日,李赞臣严格要求子孙吃饭不要挑食,每日一餐米,一餐面,家中设有大厨房,设施齐全,厨师一流,有的厨师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天津有名饭店的主厨,各个房头还设有自己的小厨房,各房每餐除四菜一汤由小厨房自己做之外,还可以向大厨房点菜送到各房,每日上午小厨子都要向各房报菜单,以便点菜。平时,各房头自己吃饭,过年时全家才集中在一楼大客厅聚餐,此时菜肴更加丰富,山珍海味样样均有。据李赞臣孙女回忆,每年过年,中午必备什锦火锅和一条大鲤鱼,还有李家名菜——全家福(海鲜类)、清蒸鸭、野鸭扒肉、鱼翅,味道特别的熏鱼,又酥又香甜;晚上有水饺,实际上还是以各种菜肴为主,菜的品味基本是南北混合型。

  在孙女眼中,住在睦南道时的李赞臣与晚辈有一些距离,平时从不与儿孙一起说笑,但孙辈们经过爷爷的房门前一定要站住叫声爷爷。倒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家搬出睦南道住在一个小房子里时,一家人都和爷爷一起吃饭了,才渐渐亲密起来,“爷爷很注重孙辈的学习,期末的成绩单一定要拿给爷爷看。大孙女考上了清华大学,爷爷非常高兴,二孙女考上了天津唯一的省立女一中,爷爷还给了奖励。”

  李赞臣虽生于大家,但思想却很开明。新中国成立后,他辞退了家里的众多佣人,并联合李姓家族把花园(现人民公园)捐献给了国家。他对孙女说:“现在是新社会了,我们不要再过这种生活了”。1955年,李赞臣去世,他的孙女觉得,在爷爷的心中,家族的成败是他一生最看重的事情。

  过年人人都穿民族服装

  采访李赞臣二孙女时,正值虎年春节将近,七十几岁的老人不禁回忆起从前在睦南道生活时过年的情景。

  “刚到腊月时,为过年已开始做各种准备了,大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准备年菜的材料,平时不用的银餐具拿出来擦拭。各房也在做各种准备,尤其是妇女和小孩的衣服,到了春节一色的民族服装——女士穿旗袍、男士穿长袍马褂。一般女士年年换新装,都是绸缎带绣花花边的旗袍,小孩穿红的占多数,年纪大的是紫红色或其他颜色,总之是非常漂亮的。男的一般不做新的,一年拿出来穿一次而已,父辈的衣服是西服裤外罩长袍中西合璧很有趣,平时穿的是时装。”

  “三十晚12点之前给长辈辞岁,按辈数一一鞠躬,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红包在爷爷的桌子上摆成一排,数目不大,只是图个吉利。然后陆续到院里的祠堂(供祖先牌位)磕头,再到大楼一层的悬影房(祖宗的画像叫影,穿的是朝服)磕头。12点过后,父辈们就出去给本族李姓亲人拜年,初六后姑妈们才来家里拜年。俗称初六开市,开市后妇女们才串门。每年春节夜间在院里要放一个大烟花,是做成猴子的样子,要爬上梯子点燃,烟花可以喷到四层大平台那么高,这是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个节目。还有就是年三十晚上12点后还要迎神,妇女不准出去看,还要拉上窗帘,这叫‘全神下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