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福建路增延胡同又称“德国大院”,建于1923年,砖木结构、两层带地下室的德式公寓。由5幢楼房组成,建筑面积4875平方米。整体为组团格局,院中有花坛绿地。坡式瓦顶,弧形木窗,筒瓦雨厦,顶部开天窗。室内有壁炉和灯光灰线。大房檐下的老钱图案气孔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提起福建路上的“德国大院”,风貌建筑专家金彭育就打开了话匣子。每一次有德国游客来津参观,金彭育总是兴致勃勃地推荐他们参观“德国大院”,而那位曾经在“德国大院”找回儿时记忆的汉堡大学女教授石慕宁,更让他难以忘怀。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天津老房子)

  “德国大院”是建于1923年的德国侨民公寓组团。这里的第一批住户都是在德国公司、洋行等工作的德国中级职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德国公司、洋行的陆续停办,这些德国侨民陆续回国,“德国大院”渐渐成为中国人居住的大院。

  金彭育介绍,“德国大院”是天津旧租界区建设较早的联排公寓建筑。这些公寓为洋行中级职员家庭设计,侧重功能与舒适的搭配,为后来的公寓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大院由五栋楼房组成,平面呈口字形,中间有椭圆形花坛,建筑排列整齐,内部相对封闭,只有一条甬道,使大院形成较为安静的环境。单体建筑分为一间半开间和两开间两种布局模式,联排成组。每户一所,前庭后院,并配前后门。”无论是一间半开间,还是两开间的布局模式,通常一楼都配有客厅、餐厅、厨房及厕所,二楼则为卧室,地下室还配有锅炉房及杂物房。在细部特征上,“德国大院”的公寓楼呈现出明显的德式特征,使用石质台阶,筒瓦雨厦。

  汉堡大学教授石慕宁1935年出生在天津,在天津一直生活到18岁才随父母回德国。石慕宁的德国名字是莫尼卡·施提罗,她的祖父是德国人,祖母是中国人,父亲是中德混血,母亲是俄罗斯人。在这样一个“国际大家庭”中长大的石慕宁,却会说一口地道的天津话。2001年,石慕宁重返“德国大院”,在她姑姑曾经居住过的公寓里,她看到了自己少年时代使用过的单人床和小圆桌,一时间触景生情,激动得热泪盈眶。两年之后,她带着儿子再次回津探亲,重访“德国大院”,与老住户李奶奶见面时,石慕宁又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半个世纪前自己用过的床头柜和衣架。石慕宁喜极而泣,童年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除了五大道之外,天津还有一处洋楼比较集中的区域,就是当年的德租界,现在河西区下瓦房地区的绍兴道、宁波道、奉化道、温州道、琼州道、闽侯路、福建路、台北路、解放南路等等街道周围。天津地方志记载: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美租界(今开封道东段),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自小刘庄之北庄外起顺小路(今琼州道)至海大道,总面积1034亩。1901年,向海大道西南扩张3200亩,总面积共4200亩。这也是英租界之外天津最大的租界。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这一区域还基本保持着原貌。1976年地震后不少建筑被毁,这一带也开始了大规模拆建,盖成了新的住宅楼。

  现在,这一带保留下来的大多数是两层或者三层的联排别墅。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福建路上的增延胡同。叫胡同,其实是个大院,福建路居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大院,只有走进去才会发现,这里竟然藏着这样一片天地,是个整整齐齐四四方方的院子。”

  整个院子看上去灰头土脸,但高高的台阶、厚重的木制大门,屋顶飞檐上古代铜钱方孔造型的花纹图案,却无不诉说着当年作为中产阶级居住区的那份讲究。当年,这个大院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等洋行的职工宿舍。

  说到德国洋行,因为晚清及北洋时期,中国在军事上模仿德国,武器从德国进口,机械、电器、五金、药品、化肥等等洋货大量通过天津海关进入中国,所以也给德国洋行在天津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德国商人曾在天津先后开设了36家洋行,并且在海河下游小刘庄附近建造了“亨宝码头”,开设轮船公司,自备大型客货轮,开辟了从德国驶往天津及天津与大连、烟台、青岛间的航线。西门子洋行的电气设备,德孚洋行的颜料及化工产品,以及德国产的照相机、望远镜、胶卷、电影放映机、阿司匹林等等都是从这条航线进入天津,也渐渐为天津人所熟知。

     原德国大院位于河西区福建路与温州道交口,为相同风格的五幢连体公寓形成的建筑组团,均为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组团位于原德租界,建于1923年,为德国侨民公寓,故称德国大院。建筑单体均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前后有院,室内木楼梯、木地板、木门窗,玻璃窗外加设百叶窗。外檐一层为清水墙,上部为甩疙瘩砂浆饰面。大筒瓦坡屋面,前后挑檐。挑檐望板做成似中国钱币的圆形方孔造型,既利于通风防潮,又有吉祥发财的含义。入口上部均设有瓦顶雨厦。该建筑组团平面呈周边式布置,中间为花坛绿地,建筑整齐排列于四周,组团内部较为封闭,仅有一条甬道与外部相通,形成较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与现在德国围合式的住宅组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