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而在“五大道”地区,虽说都是归隐之所,但相比较之下,更符合“隐居”气质的街道非常德道莫属。

     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民园体育场东侧的衡阳路,是常德道的起始。在“五大道”地区的六条东西向道路中,常德道以“短”著称,实际上是让一个宏伟的体育场将它“藏”了起来。假如从高空俯视“五大道”区域,常德道起始点的衡阳路交口,基本上是“五大道”区域的中心点。

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记者曾经不止一次询问很多名人之后,为什么上世纪初会有这么多社会名流、下野官僚、晚清遗老要选择在“五大道”地区居住呢?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安全,隐蔽。他们选择了英租界,是因为英租界的治安较好;他们选择了五大道,是因为五大道的街巷内最适合隐居。而如果选择了常德道,它处在“五大道”最中心的位置,肯定是藏得最深,住得最安稳的地方。

  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住在中心点,被层层道路和洋楼包围着,即使是百年后的居住者,常德道的舒适和隐秘仍旧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走进常德道民园西里王树明家,转身之间,城市的喧嚣便被隔绝在了一道院门之外。楼上楼下,屋前屋后,在一个相对独立但又无比通透的环境里,王树明静心作画。他可以选择打开院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也可以选择关上院门,悠闲地隐居。常德道的房子几乎都与生俱来这种适于隐居的特性,它们静立在道路两旁,一道院门,两种生活。

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常德道(天津老房子)

  常德道上居住过的名人,不太容易分类。粗略看上去,似乎工商界名人多一些,但细细梳理后,又发觉也不乏医生、给排水专家等科技型人才。同时,常德道上也上演了一出出现实版“潜伏”。“五四运动”后,那些居住在小洋楼里的第二代受到革命感召,一腔赤诚投身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而常德道上的一座座洋楼,便成了这些革命青年聚会、传播革命思想的场所,也同时担负起掩护革命青年的重任。这似乎又与常德道特别的地理位置,和与生俱来的“归隐”气质联系在了一起。

  自西向东,常德道上的小洋楼由繁及简,而到了西康路口附近的茂根大楼,则从别墅住宅转化为公寓住宅,也体现出居住者身份的变化。我们的寻访,大体集中在17处名人故居,有关这些名人在常德道上发生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同读者一道揭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