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上海孙中山故居位于卢湾区香山路7号(近思南路),(香山路以孙中山故乡香山,即今中山市而命名)。 

孙中山故居:莫利爱路29号

      从繁华的淮海中路沿思南路往南而行,经过第三个路口便到了香山路。虽只有几分钟的距离,但在这里,行人已觉远离了大都市的尘嚣。一栋栋红瓦古墙的老牌小洋楼,在初春的阳光下,露出它们精致的耳窗。我们透过路边黑亮的金属围栏,似乎能隐约感觉到这些洋楼近百年来沉淀着的历史气息。 

      香山路是个富有诗意的路名,这条背静小街,原来还有个颇具艺术气质的名字——莫利爱路。1914年,位于卢湾区西北部的这条小马路诞生,该区域在当时法租界内,当局就以法国17世纪作家莫里哀(今译)的名字命名这条街道。   
      历史就是如此巧合,这条街道恰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及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陈独秀、何香凝、柳亚子、赵丹等近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历史的印迹。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驻上海办事处,人称“周公馆”的地方,也紧邻这条街。而在这条街上,吸引许多名人志士慕名而来的,当属位于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香山路以孙中山故乡香山,即今中山市而命名)。   
      这是一幢深灰色的两层楼房,屋顶上的洋红色鸡心瓦鲜然在目,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围绕着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圃,故居朝北的一面靠香山路。目前,室内的陈设是1956年宋庆龄按原来的模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通过原物,这栋两层小洋楼似乎时刻再现着这位革命先驱当年为国操劳的真实情景。  
      一生革命不为私己,孙中山虽曾20多次来到上海,但长期没有固定寓所。1916年5月,已在日本完婚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回到上海,连一处正式住所都没有,处境十分窘迫。1918年,四位加拿大归国华侨,从原准备在沪开化妆品厂的股本中抽出一笔钱,买下了莫利爱路29号住宅送给孙中山。孙中山推辞不得,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1918年7月4日,盛夏溽热的空气笼罩了上海。莫利爱路29号二楼靠南书房的窗户敞开着,一位精神饱满的中年男人,正执狼毫毛笔书写家书:父离省城后,到汕头……再由汕头乘船、过厦门,到台湾基隆港转船,到日本……廿三日由神户乘船,廿六日抵上海,平安登陆。现住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   
      此时,孙中山正式住进他在上海的固定寓所。在这里,孙中山完成了其革命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 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两人最出名的照片。

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欧洲乡村式小洋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

      故居是一幢20世纪初欧洲乡村式样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外墙饰以灰色鹅卵石,屋顶铺红色鸡心瓦。底层南面是餐厅、会客厅和内走廊。二层南面是书房和卧室,外有一个长内阳台。楼房南面是一个小花园(最早曾是网球场),靠围墙(以前是竹篱笆)种植玉兰、香樟等树木花圃。

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孙中山故居(名人故居系列之上海老房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