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1888-1923)又名祝三,天津阮家庄人。王郅隆善于经营,早年与安徽督军倪嗣冲结识,并被皖系徐树铮所赏识,先后任黑龙江、湖北、安徽等省盐务采运局总办,先后创办天津华昌火柴公司、丹华火柴公司,任董事,入股天津《大公报》,创天津金城银行,后与倪嗣冲集资,创办天津裕元纱厂(今棉纺二厂)。曾任安福系国会参议会议员及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被称为安福系“财神”。

王郅隆故居立面复原图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旧居位于南京路21号,该宅为其正夫人及长子王景杭住宅,德国花园式宅邸。一进门,右侧传达室是一个牛舌瓦尖顶小二层德式建筑。院内有一个大水池,水池中间是一个中国古典式的六角单檐攒尖顶亭。该宅邸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为二层加阁楼带半地下室的砖木结构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六角单檐攒尖顶亭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院内的大水池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大门入口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中西合璧式的设计风格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现状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很有现代感觉的楼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王郅隆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2006年,天津棉纺二厂因海河改造,正准备实施拆迁。此时,一个消息传来,在搬迁的过程中,员工们在泥土中挖掘出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长2.5米、宽92厘米、厚31厘米,重量超过2吨,上刻楷书碑文近800字。尽管由于年代久远,石碑已从中间断裂,且碑体的颜色已有些深浅不一,但是从碑上所雕刻的清晰字迹,仍不难看出其做工之精湛。石碑的挖出,令厂里的工人们兴奋不已。年轻的员工对此显得十分新奇,不知此碑从何而来,亦不知为何会在此处,个个带着好奇、期盼的目光,瞪大了眼睛望着石碑。相比之下,厂里的老工人倒显得十分镇定,一位老员工提出,自己在几十年前曾经见过此碑,当时,石碑下方有一个六角形底座,上方有碑帽,后来许是因为什么原因,石碑被埋在了地下。这块刚刚出土的石碑,究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经过清理后,石碑上逐渐清晰的内容揭示了一切……碑体上方刻有“故总理王公祝三纪念碑”10个大字。“王公祝三”所指何人?又为何要给他立碑呢?知情的老人们道出了缘由。“王公祝三”指的就是棉纺二厂的创始人王郅隆,此碑正是为纪念王郅隆所制作的,碑上记述了上个世纪初,棉纺二厂前身——裕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裕元纱厂)创建和治理的过程。这块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的石碑得以重见天日,不仅揭示了天津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天津纺织百年历史,更是引出了一段“安福财神”的津门发家史。

  王郅隆并不是出生在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当年王郅隆的父亲王鸣礼是以撑船为生,家庭贫寒。王郅隆在家中的五个兄弟中排行第三,故又名“祝三”。王郅隆小的时候,就展现了其卓越的经济才能。王郅隆和五弟王蕴隆到东北一家粮店学徒,后来逐渐当上了掌柜,积攒了些钱,便离开了东北来到唐山开设了义发祥杂货铺,零售兼批发。后回到天津开设元庆木号,经营木材生意。这时正好天主教柴田宠负责兴建天主教堂,他与柴熟识,揽了这笔生意,又开设了荣庆号米庄。此时的王郅隆可以说已经小有成就,但是谁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背景的商人要想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中谋求发展,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王郅隆之所以在日后有着不错的发展,除了他自身的经商才能之外,倪嗣冲这位“至交好友”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王郅隆与倪嗣冲的相遇颇有些戏剧色彩,据传当年的王郅隆是个赌场高手,有着高超的赌技,经常出入赌场。但是,王郅隆懂得克制自己,从未深陷其中,每每到赌场赌上两把,也是以赢钱居多,有时候还经常将赢来的钱如数还给输家,因此也结识了一些朋友。那日,王郅隆在赌桌上偶遇倪嗣冲,没成想一下子赢了倪嗣冲两千多两银子。倪嗣冲一时拿不出银子,王郅隆见状,借故自己不舒服,把手底下的筹码全推到倪嗣冲面前,不仅把赢的钱全部还给了倪嗣冲,还多给了不少筹码。自打那次相识之后,两人便成了好友。后来倪嗣冲任安徽督军,任命王郅隆为后路局总办,王郅隆开始了与倪嗣冲以及安福系合作的道路。  

  在与倪嗣冲结识后,王郅隆开始利用自己的商业才能帮助倪嗣冲聚集财富。最初,倪嗣冲任命王郅隆为安武军后路局总办,当时王郅隆从财政局领出军饷之后,先存入银行,这样一来,王郅隆利用军饷作为周转资金,进行各种投资,看好行情买黄金,帮助倪嗣冲经营盐务等,将“死钱”变成了“活钱”,后为倪嗣冲为安福系积累了不少资本,也因此被称为安福系“财神”。时至民国初年,当时在国内“实业救国”之风已经兴起,不少商人也深知投机生意的风险性,开始着眼于投资实业,创办工厂。可是,究竟要创办一家什么样的工厂,又成为难题。在当时,棉纱业已经开始兴起,棉纱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投资利润大,且见效快,因此,王郅隆最终决定,办一家纱厂。当时,在国内,当数上海的申新纱厂办得最为有声有色,为了学习办厂经验,王郅隆亲自前往上海,向申新纱厂东家,人称“棉纱大王”的荣宗敬请教办厂的经验,并说服倪嗣冲等人投资纱厂。1915年,倪嗣冲投资了100万元,与国务总理段祺瑞、陆军次长徐树铮、外交总长曹汝霖、交通总长朱启钤等人组成董事会,在农商部正式注册。转年,裕元纱厂选址在海河西岸小刘庄建设,厂房占地262亩。纱厂投产后,从职业学校招聘了一批纺织专业的毕业生,这批人在日后纷纷成为天津纺织业的骨干力量。当时裕元纱厂的原材料是来源于王郅隆在汉沽的开源农场。为了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本,以便供裕元纱厂周转使用,倪嗣冲与王郅隆、徐树铮等人成立了金城银行,行址就设在天津原法租界大法国路,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上,1917年正式开业。几年间,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存款额一度雄踞全国商业银行之首,在华北地区与中国、交通和盐业三大银行并驾齐驱。当时恰逢中国纺织业的黄金时期,裕元纱厂的效益非常之好,资本不断积累、扩充,到了1923年,裕元纱厂已经成为当时天津资本最雄厚的纱厂。而王郅隆自己也拥有了四百五十万银元的身家。然而,福兮祸所伏,纱厂的光景好了几年之后,由于内部的资金周转问题,加之外部各国的纺织产品的冲击,民族纺织业好景不再,裕元纱厂也逐渐出现了危机。当时,棉纱行情大跌,而棉布开始大受欢迎,思变的王郅隆准备最后一搏,添置织布设备,改变产品结构。为此,王郅隆亲自到日本,向大仓洋行商量借款300万元。但是,就在即将签署合约之际,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王郅隆遇难身亡。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