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慕韩故居(天津老房子)

蔡慕韩故居(天津老房子)

      蔡慕韩(1902-1978)河北省霸州“胜芳蔡”后人,久居天津。蔡家为胜芳有名的大地主,在天津金融、工商界也有大量投资。1922年蔡家迁津,开设天聚当,并向怡和斗店投资,任董事;1930年蔡慕韩当选英国工部局董事;1938年投资济安自来水公司,任总经理;1942年投资华北造纸厂。建设路72号蔡慕韩旧居,砖木结构二层英式别墅,多坡瓦顶,有老虎窗。内部装修高档,住用舒适,原别墅前有大面积院落。

蔡慕韩故居(天津老房子)

  胜芳蔡家最初是开磨坊的,后来发展成大地主,在文安、霸县、大城等地占有土地达1200余顷之多,而在胜芳一镇即占有土地千顷,占全镇土地2/3以上。蔡家的发迹,从清道光年间开始,至第四代蔡慕韩举家迁往天津投资金融业、工商业,用一百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地主到资本家的角色转换。

  蔡家第一代,蔡慕韩的曾祖名叫蔡增田,在胜芳镇上开了间磨坊。道光年间,机器磨坊还没有引进,民间的磨坊都是两片大石磨碾压的人工磨坊。胜芳这个地方三面环水,盛产稻米,因此镇上开磨坊的商户众多,蔡家并非首屈一指。按照当时的行业规定,磨米之后产生的糠皮废料,一般全归磨坊所有,充作加工费用。

  就在这看似只能当做饲料的糠皮废物中,蔡增田发现了“金子”。最初,他收购糠皮,按饲料出售获利,但各家磨坊几乎都是这样做的,因此也并未能获得暴利。后来,蔡增田发现,在这些糠皮中间混杂着很多碎米渣,如果能将这些米渣拣出,岂不是“天上掉大米”?于是他雇用了工人专门择拣糠皮内的碎米,然后把碎米混在好米内一并出售;他又把剩余的糠皮精磨后混入小米面或玉米面,这样一来“糠皮碎料”都卖出了正常的粮食价,蔡增田大获其利。逐渐地,蔡增田将全镇磨坊稻米全数包销,垄断了糠皮,操纵行情,短短一二十年间变成了大地主。后来蔡增田开始了立祥号钱粮行,但胜芳人还是都叫他“蔡大皮子”。

  蔡增田有一个独生子,名叫蔡莲池,人称“八宝秀才”。原来蔡莲池年轻时候考秀才,自己学业不精,就找了个“枪手”代考,结果用八锭元宝买了个倒数第二名。蔡莲池继续累积土地和财富,又以“以工代赈”的方式,修建了文安县境内大清河千里堤,以此捐了个山东省候补道台。蔡莲池捐官之后,开始把眼光投向了北方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天津。他不愿再与当地人结亲,长子和三子分别娶了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长源杨”杨春农的孙女和“隆顺榕卞家”的女儿,次子则娶了芦台望族董家的女儿。

  蔡莲池有三个儿子,长子蔡犊泉继承了父业,掌管家庭。他除了继续经营立祥号老店,又相继成立了立昌永、立丰两个银号。蔡犊泉在掌管金钱上非常刻薄,为了能让工人们多工作少拿钱,真是想尽了办法。

  到了蔡犊泉这一辈,蔡家拥有土地1300余顷,芦苇地300余顷,雇长短工从事耕种劳动。蔡犊泉每天必亲自督率,监视极严,工人要吸口旱烟袋,他都嫌耽误时间。由于土地多,路途远,蔡犊泉每天率领雇工下地干活儿的时候,担心徒步慢行会影响效率,就想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办法。他每天用绳子拴一个烧饼,挂在自己胸前,清晨出工的时候就跟工人们玩儿“追兔子”的游戏。蔡犊泉在前面跑,扮演“兔子”让工人们追,谁追上他就可以得到那个烧饼。工人们一边追“兔子”取乐,又有烧饼吃,所以每个人都奋力追赶,往往一直跑到耕作的田地为止。

  蔡犊泉这样刻薄持家,但他的两个弟弟却养尊处优、一掷千金。大弟弟蔡次泉羡慕皇室生活,1929年陕北大旱,清逊帝溥仪拿出一些貂皮助赈,蔡次泉喜出望外,用最高价抢购了大部分,此后常以享受皇室衣服向人夸耀。小弟弟蔡荫泉喜欢古玩,尤其喜欢钻戒,曾以30两黄金购得2.5克拉白色钻戒一枚,后来发现蓝色钻戒更加稀有,又以每克拉15两黄金的代价,买了一枚2.8克拉蓝色钻戒,而此前购买的那一枚白色钻戒则随手赠送给了一个妓女。

发表回复